kok·体育(中国)平台官网 - kok体育平台在线网站!

kok·体育(中国)平台官网 - kok体育平台在线网站

kok体育平台在线

全国咨询热线

029-85247636

kok体育平台官网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产品中心 > 儿童拓展器材

kok体育平台官网:陆军工程大学招生宣传片!附2021年招生简章及计划

发布时间:2024-02-10 01:31:40来源:kok体育平台在线 作者:kok体育平台在线网站
详细介绍:

  中国人民陆军工程大学,2017年以理工大学、军械工程学院主体和重庆通信学院、工程兵学院、武汉军械士官学校为基础调整组建,是我军人才教育培训与科学研究并重、工程技术与作战指挥融合的综合性工程大学。校本部坐落于长江之滨、人文荟萃的六朝古都江苏南京,设有通信工程学院、野战工程学院、指挥控制工程学院、国防工程学院、研究生院5个内设学院,另设石家庄校区(河北石家庄)、通信士官学校(重庆)、军械士官学校(湖北武汉)和训练基地(江苏徐州)。

  大学各组建单位办学历史可分别追溯至上世纪30至50年代在江西宁都创办的红军无线电训练班、在黑龙江哈尔滨创设的“哈军工”工兵工程系、在山东诸城创建的“军械干部训练队”、在江苏南京创立的“二野军大”和在吉林通化创始的东北民主联军工兵学校,在各个时期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了一大批中坚骨干和力量。

  以生长军官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外军留学生教育为主要培训类型,涵盖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层次,主要承担陆军信息保障、工程兵、装备保障等专业领域,电子对抗、网络攻防、无人作战、大数据等新型作战力量人才教育培训任务,以及陆航飞行员、航空机务生长军官本科基础教育任务,开设通信工程、指挥信息系统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武器系统与工程、雷达工程、导弹工程、无人系统工程等47个本科专业(含7个人防本科专业),培训总规模全军第一。

  建有以信息技术为主导、军事工程技术为主干、理工军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化学科专业体系。现有国家重点学科6个,“十三五”军队重点建设学科专业6个,“十三五”省级重点学科12个,拥有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多个学科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居全国前列,信息与通信工程、土木工程评估结果为A类,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学科均跻身ESI全球前1%顶尖学科排行榜。

  拥有一支院士领军、博专兼备、素质优良、结构符合常理的教学科研梯队。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人员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求是奖”获得者6人,国家“百千万”工程人选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对象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奖获得者3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钱七虎院士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受到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近10年来,学校先后获评“军队院校教学优秀单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先进院校”“全军政治理论课教学先进院校”“全军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院校”。教学成果获国家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军队级一等奖44项。坚持面向战场、服务部队,承担大批国家、军队重大科研和战略工程建设任务,获国家、军队(省、部)级科技奖2600余项,其中获国家最高科技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42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军队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70余项。近3年,学员获国际级奖励47项、国家级奖励1000余项、省(部、军队)级奖励1300余项。

  在信息保障、工程兵、装备保障领域典型部队建有13个联教联训基地,连续组织13届“精武”军事项目对抗赛;与北京大学、徐工集团等近20个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军工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度推进军民融合办学;与美国西点军校、英国皇家军事学院等14所外军名校建立校际合作伙伴关系,为90多个国家培养近6000名外国军事留学生,选派210余名学员赴外军院校访学和参加国际军事比赛,连续举办7届陆军国际学员周,促进教学训练改革,提升办学质量影响。

  学校营区分布四省(市)五地,共有56个坐落,占地面积约736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科研用房72.9万平方米,学员宿舍39.1万平方米,学员食堂5万平方米。现有教室936个,游泳池(馆)7个、标准田径运动场14个、室内综合训练馆(含地下靶场)5个,实验室424个,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7个,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军队重点实验室11个。

  王金龙,中国科学院院士,技术一级,博士生导师,党的十九大代表,无线通信领域著名专家。长期从事无线通信、认知无线网络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完成的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20余项成果转化成系列化装备,产生了重大军事效益。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全国优秀科技工作人员,全国优秀教师,军队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原总参优秀中青年专家。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军队杰出专业方面技术人才奖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5项。荣立个人二等功3次。

  钱七虎,中国工程院院士,技术一级,博士生导师,全国著名的防护工程专家。长期致力于我国防护工程领域科研、教学与人才教育培训,建立了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体系,解决了核武器空中、触地、钻地爆炸以及新型钻地弹侵彻爆炸工程防护中的系列关键技术难题,为我国防护工程各个时期的建设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科技委顾问,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人员,一等功臣。曾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军队专业方面技术重大贡献奖等,培养了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一大批优秀人才。设立瑾晖慈善基金,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资助贫困失学儿童。

  王景全,中国工程院院士,技术一级,博士生导师,渡河(海)工程著名专家。长期从事道路、桥梁、渡河(海)工程特种保障技术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开展了多项国家级、军队级军事交通工程特种保障技术、军用浮桥工程、登陆栈桥系统、超大型浮式海洋综合基地、岛礁开发建设等方面的重大课题,多次携带科研成果参加和保障重大军事演练、演习,在国防安全、主权维护等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全国优秀科技工作人员,一等功臣,军队专业方面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军队育才奖金奖获得者,全军优秀教员,全军英模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项,国家(国防)发明专利8项,出版专著2部。

  刘尚合,中国工程院院士,技术一级,博士生导师,我国静电安全工程学科的奠基者和装备电磁环境效应研究的开拓者。长期从事静电与电磁防护理论与技术探讨研究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全国优秀教师,全军优秀教员,全军英模代表,一等功臣。获中国静电研究与应用重大贡献奖、军队专业方面技术重大贡献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

  方秦,防护工程专家,技术二级,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为该领域首位杰青获得者,主持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学仪器专项、重大国际合作以及军队重点项目研究,解决了多项重大技术难题,并在重要国防工程中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原总参首届优秀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中青年首席科学家,获军队杰出专业方面技术人才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5项。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

  张雄伟,信号处理与通信专家,技术二级,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重要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开展了多个学科专业领域的建设。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教师,军队育才奖金奖获得者,江苏省中青年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

  卢昱,信息安全专家,技术二级,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信息安全方向教学和科研工作,创立了网络安全控制理论,主持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教学研究项目30余项。国务院军事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重点学科军事装备学学科带头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中国航天基金奖、原总装备部优秀人才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军队专业方面技术人才一类岗位津贴。先后获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国家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长期从事高技术钻地武器毁伤机理与工程防护的科研及工程应用工作,取得原创性系统成果。爆炸冲击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爆炸冲击效应与工程防护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人员,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军首届科学技术创新领军人才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2部。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

  长期从事无人机装备研发、编配、作战运用和维护保障等领域的研究。原总参优秀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首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获国家、军队(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1项,国际展会金奖、教育部科技发明奖、军队科技进步奖等22项,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

  陆军工程大学军人本科专业按照2017年《军队院校专业目录(试行)》实施招生,学制4年,实施本科学历教育与首次任职培训融合式培养模式,即用4年时间完成普通本科学历教育、军政基础训练和首次任职岗位培训。招生专业按照“专业名称(招考方向)”的形式向社会公布,其中专业名称对应本科学历教育阶段的本科教育专业,招考方向对应首次任职培训阶段的首次任职培训专业(大致对应未来的任职岗位)。

  通信与电子信息学科群,发源于1931年创办的红军无线电训练班及在此基础上成立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无线电学校(我军历史上最早培养信息通信类本科人才的专门院校),1952年在全军率先创办通信工程本科专业。

  现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军队重点学科、5个江苏省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教研人员220余名,其中院士1名,长江学者(青年学者)1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全军优秀教师3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人员、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名,中国科协“求是奖”获得者2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7名。

  建有国家短波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短波通信领域全国唯一),通信与电子信息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卫星通信与导航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全军重点实验室以及8个通信与电子信息领域全军性研究中心。设立了我国最早的卫星通信专业,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卫星通信系统培训班,并建设了我国第一座教学用卫星通信地球站,研制了我国第一台短波高速数据传输设备、第一部短波数字抗干扰电台,自主创新研制的新一代短波通信系统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近年来,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军队(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8项、二等奖76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7项,学员参加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器人等各类竞赛,获国际级奖励18项、国家级奖励314项、省(部、军队)级奖励172项。

  ★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学员掌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基础理论,掌握军用通信技术、军事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专业相关知识,具备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分析、应用和管理等基本技能,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通信工程及其应用领域理论研究和技术革新的能力,培养具备指挥打仗、组织训练、管理教育、筹划协调等基本技能。

  网络与指挥信息系统学科群,发源于1931年创办的红军无线电训练班及在此基础上成立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无线电学校(我军历史上最早培养信息通信类本科人才的专门院校),设有全军首批开设的指挥信息系统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本科专业,全国首批互联网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省重点学科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教研人员130余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军优秀教师3人,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获得者5人、银奖获得者1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中国科协“求是”奖获得者1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原总参优秀中青年专家3人。

  建有“军用网络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军队重点实验室,拥有全军唯一的军事训练数据服务中心,“全军军事训练软件测评中心”是国内高校中第一个获得军用软件测评资质的实体机构。在军用网络控制与管理、指挥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军事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战场信息感知和理解处理技术、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等研究方向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0项、二等奖18项。

  ★ 专业介绍:本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代通信、系统工程、军事信息学等领域知识为主要支撑,培养掌握计算机、指挥控制、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等相应专业领域技术知识,培养学员掌握指挥信息系统的技术原理和应用方法,具备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工程研发能力,具备计算机应用、系统工程、组织协调等能力,具备指挥信息系统组织、构建与运维等岗位任职能力。

  ★ 专业介绍:本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交叉融合专业,培育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及通信技术相关基础理论,具有网络设计规划、网络构建运用、网络设备维护、网络监测管理、网络应用开发等网络工程实践能力和研发技术能力。培养学员掌握作战基础、军事训练、武器装备等基础知识,具有通信指挥和指控装备组织运用等岗位任职能力。

  ★ 专业介绍:本专业依托“军用数据与知识工程”军队重点实验室建设,教学环境优质,实验设备完善。以计算机学科为支撑,培养学员掌握计算机科学相关基础知识和处理“大数据”的先进理论与技术,具备利用大数据技术解决应用领域问题的能力,养成数据思维,胜任陆军信息服务保障领域相关岗位。

  ★ 专业介绍:本专业将计算机、通信和密码技术相结合,重点培养学员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网络安全、系统安全、软件安全和内容安全等方向的专门知识。具备国内一流的信息安全实验教学环境和条件,毕业生将具有信息安全领域综合的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锻炼成长为科学研究、指挥和技术管理人才。

  作战工程保障学科群,发源于1953年创办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工兵工程系,拥有全国渡河(海)工程领域知名院士和相关领域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建成了工学和军事学紧密结合,工程保障、工程装备与工程技术相互融合、互为支撑的新型工程兵学科专业体系。

  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十三五”军队重点建设学科1个、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2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建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线个、全军工程类技术研究中心6个、全军工程装备士兵职业技能鉴别判定中心1个、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

  现有教研人员200余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名、国家“香江学者计划”入选者2名、军队高层次科学技术创新人才工程学科拔尖人才1名、军队高层次科学技术创新人才工程学科拔尖人才教育培训对象1名、陆军科技英才培养对象11名、全军优秀教师2名、原总参优秀中青年专家6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名、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4名、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26名、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方面技术人才岗位津贴53名。

  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武器装备探索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军队级重大课题,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6项、军队(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0余项。先后完成了被誉为“亚洲第一爆”的珠海炮台山万吨级大爆破、“金陵三爆”的南京城西干道爆破、上海洋山深水港工程建设、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天津港特大火灾爆炸事故抢险救援、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等多项重大任务,同时,发挥专业方面技术和人才优势,热情参加防汛抢险、交通应急保障、反恐怖斗争、援外培训和国际维和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为服务部队建设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专业介绍:源于“哈军工”,拥有院士领军的师资队伍,是全军唯一培养从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的研究、论证与作战运用人才的专业。本专业培养学员掌握军用道路勘测设计、施工组织及装备运用,掌握军用桥梁结构设计、架设组织及民用桥梁加固抢修;掌握渡河原理与方法、装备使用与组织等专业相关知识,具备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理论分析、运用施训、组织保障等能力。

  ★ 专业介绍:源于“哈军工”,享誉“亚洲第一爆”,是全军唯一培养从事地雷爆破与破障装备器材和军事爆破作战运用、设计研究论证以及管理人才的专业。本专业培养学员掌握工程力学、爆炸作用基础、地雷爆破与破障装备等专业相关知识,可以胜任陆军工程兵部(分)队爆破有关专业任职岗位,并具备长远发展潜力。

  ★ 专业介绍:源于“哈军工”,享誉“亚洲第一爆”。其支撑学科拥有“兵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军队重点实验室。本专业培养学员掌握工程力学、弹药设计原理、作战工程保障、工程兵分队战术等专业相关知识,胜任陆军合成部队有关专业任职岗位需求,并具备长远发展潜力。

  ★ 专业介绍:源于“哈军工”,是军队与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专业,是全军唯一培养从事军用机械装备设计与论证、试验与监造、运用与指挥、维修与管理等“全寿命周期”人才的专业。本专业培养学员掌握机械装备原理与结构、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相关知识以及机械装备作战运用、管理指挥、维护修理等专业技能,具有较强岗位转换能力和创新发展的潜在能力,胜任信息化战争的初级指挥与技术军官。

  ★ 专业介绍:源于“哈军工”,是全军唯一的伪装指挥与技术军官培养基地。专业支撑学科拥有“兵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光学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军队重点实验室。本专业培养学员学习光学与红外、雷达、材料等专业基础知识和原理技术,系统掌握光学、电磁学、材料学等方面知识,从事伪装与防护工程领域作战指挥、训练管理、技术探讨研究、装备运用等方面工作。

  国防工程与防护学科群,发源于1953年创办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工程兵工程系,拥有全国首批院士和全军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防护结构、岩土工程、军事环境、国防工程智能化、地下空间规划管理、市政设施建设工程等多个领域。其中,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土木工程是全军首批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参加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在134所参评高校中位列全国第7,评估成绩为A-。有教研人员190余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全国工程勘测考察设计大师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1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人员2名、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特等资助1名、军队高层次科学技术创新人才教育培训对象2名、军队杰出专业方面技术人才1名、陆军首批科技英才培养对象3名、全军优秀教师3名、原总参优秀中青年专家4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一批专家教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多名专家获军队院校育才金银奖。

  建有爆炸冲击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工程设备环境及智能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军队重点实验室2个,全军性研究中心5个。近年来,承担国防工程领域国家级科研课题以及军队和国家人防重点课题百余项,取得了1项国家最高科技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大批具有国内领先、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

  ★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学员具备宽厚的科学文化基础、过硬的军政素质,以及扎实的国防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指挥管理等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成为从事研发技术、工程设计、运行管理及指挥组训等方面工作的指技融合型人才。

  ★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学员可以胜任通风空调、给水排水和智能化设计、施工维护与管理等岗位工作,掌握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建筑环境学、电子电工等学科专业基础理论;掌握通风与给排水、空调与除湿、发供电系统、环境信息与智能等专业相关知识;具备工程设计建设、检测调试、维护管理、信息运用和安全等方面的综合专业能力;拥有过硬的军政素质和指挥管理能力。

  ★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学员具备宽厚的科学文化基础、过硬的军政素质,以及扎实的国防工程、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电气工程、传感通信等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复合性基础知识、专业方面技术和组训管理技能,了解国内外专业领域前沿动态和军兵种发展的新趋势,具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指挥管理能力。

  ★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学员具备宽厚的科学文化基础、过硬的军政素质,以及扎实的地质、地球物理、遥感、水分析等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在给水保障领域的水源侦察、应急供水等方面成为具有卓越专业能力及指挥能力的指技融合型人才。

  ★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学员具备宽厚的科学文化基础、过硬的军政素质,以及扎实的水文与水资源、地质、生态环境、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在给水保障领域的信息综合、供水与输配水等方面成为具有卓越专业能力及指挥能力的指技融合型人才。

  兵器科学技术学科群,发源于1947年在山东诸城创建的我军第一个“军械干部训练队”和1949年在通县创办的“军委后勤军械训练大队”。

  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其中,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原总装备部重点建设学科,并设立了兵器科学与技术和机械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教研人员共400余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军优秀教师5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人员、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名,中国科协“求是奖”获得者1名,军队杰出专业方面技术人才奖获得者2名。

  建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军队重点实验室2个,以及“弹药保障与安全性评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自行火炮火力系统”等22个装备专修室。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装备预先研究、武器装备军内科研等课题200余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1项,二等奖135项。

  ★ 招考方向:步兵武器维修与管理/炮兵武器维修与管理/防空装备技术保障/装备技术保障与分队指挥

  ★ 专业介绍:本专业主要面向步兵、炮兵和防空兵武器系统综合论证、试验鉴定、技术保障、指挥管理岗位。专业支撑学科“兵器科学与技术”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培养在武器系统及相关学科专业领域具备宽厚的基本理论、专业相关知识以及坚实的工程实践能力,胜任陆军作战、保障、试验部(分)队,院校、科研、训练及军代表机构等相关岗位的初级指挥与技术军官。

  ★ 专业介绍:本专业主要面向自行火炮装备技术保障、管理与运用岗位。专业支撑学科“机械工程”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军队“2110工程”重点实验室。培养具备车辆工程专业素养,掌握履带和轮式装甲车辆设计论证、发动机、传动、转向、电气、液压系统等专业相关知识和装甲车辆驾驶与运用、维修与管理等专业技能,胜任炮兵与防空兵部队履带和轮式车辆维修、使用管理、保障指挥等专业方面技术军官及保障分队初级指挥军官。

  ★ 专业介绍:本专业主要面向弹药论证、设计、技术保障、管理与作战运用岗位。专业支撑学科“兵器科学与技术”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军队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爆炸力学、机械工程、毁伤理论与弹药工程、引信与战斗部工程、弹药保障工程、弹药作战运用等专业相关知识,胜任弹药管理、弹药作战运用等专业方面技术军官及保障分队初级指挥军官。

  ★ 专业介绍:本专业主要面向陆军装备(保障)业务机关、装备保障部(分)队,联勤保障部队相关岗位。专业支撑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军事装备学”,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军队重点实验室。本专业以电子电工、机械工程、材料力学等为基础知识,以管理学、系统工程、运筹学等为专业背景,系统学习装备管理、装备保障、装备信息化等知识,培养领导管理、系统决策、组织指挥能力,胜任装备管理和保障指挥等专业方面技术军官及保障分队初级指挥军官。

  ★ 专业介绍:本专业主要面向武器装备预研、研制、试验、订购、生产和使用等阶段合同管理、价格管理、质量监督岗位。专业支撑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军事装备学”,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军队重点实验室。本专业系统学习装备采购理论与应用、装备经济分析等专业相关知识,培养装备采购管理、装备价格测算与审核、装备质量监督等综合业务能力。培养具备“经济师+质量师”的复合素质,能够很好的满足装备价格管理部门、装备采购部门等人才需求。

  (注:该学科群实行“2+2”培训模式,即:被录取的新生,一、二年级在校本部(江苏南京)学习基础课程,三、四年级转入石家庄校区学习专业课程。)

  装备信息技术学科群,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学科进入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行列,并设立了光学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光学工程学科是全军唯一培养通用光电装备论证、监造、试验和技术保障人才的学科。有教研人员220余名,其中全军优秀教师3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人员1名,中国科协“求是奖”获得者1名,军队杰出专业方面技术人才奖获得者2名。

  建有“导航与控制”“自动控制”“光电对抗与信息处理”等21个学科实验室,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重大专项、国防预研基金、武器装备预先研究、探索研究等重大科研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项,二等奖115项,科研学术成果已经在陆军炮兵、防空兵武器系统中得到普遍应用。

  ★ 专业介绍:本专业主要面向通用光电装备论证、监造、试验和技术保障与指挥岗位。具有陆军唯一的“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培养系统掌握光学、机械、计算机科学等基础理论及军用光电技术方面专业相关知识,具有较强从事军用光电装备论证设计、质量监控、技术保障、试验评估等能力,综合素养过硬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胜任军用光电装备技术保障与指挥专业方面技术军官及保障分队初级指挥军官。

  ★ 专业介绍:本专业主要面向炮兵、防空兵的火力控制管理系统与指挥控制管理系统相关岗位。通过培养,本专业学员应具备自动控制、通信、网络、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火力指控装备的基础原理、典型构造、保障理论与维修技术,并具备相应的技术保障、专业组训、分队指挥等能力,胜任装备维修、使用管理、保障指挥等专业方面技术军官及初级指挥军官岗位。

  ★ 专业介绍:本专业主要面向雷达装备论证监造、试验评估、技术保障、指挥管理以及作战运用岗位。拥有陆军型号齐全的雷达装备,功能完备的专业实验室和装备专修室。培养系统掌握电子工程、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基础理论,微波技术、信号处理、雷达原理与维修等专业相关知识,能适应专业发展和岗位拓展,胜任陆军雷达专业方面技术军官和雷达保障分队初级指挥军官。

  ★ 专业介绍:本专业主要面向地空导弹武器装备相关岗位。专业支撑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2110工程”重点建设系列实验室。培养学员在校主要学习电子技术、制导与控制技术、导弹系统原理、保障理论与维修技术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相关知识。培养具备导弹工程专业素养和地空导弹装备技术保障、专业组训、分队指挥能力,胜任陆军地空导弹部(分)队专业方面技术与初级指挥军官。

  (注:该学科群实行“2+2”培训模式,即:被录取的新生,一、二年级在校本部(江苏南京)学习基础课程,三、四年级转入石家庄校区学习专业课程。)

  ★ 专业介绍:该专业培养从事直升机综合航电设备维修和管理的指技合一人才。主要学习航空仪表、直升机电气控制、飞行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从事直升机综合航电设备维修和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完成直升机机务专业(综合航电方向)初级指挥与技术军官的基本训练。

  ★ 专业介绍:该专业培养从事直升机综合航电设备维修和管理的指技合一人才。主要学习通信、导航、雷达设备的基本理论,从事直升机综合航电设备维护、修理和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完成直升机机务专业(综合航电方向)初级指挥与技术军官的基本训练。

  ★ 专业介绍:该专业培养从事直升机航空工程机械维修管理的指技合一人才。主要学习直升机、发动机、直升机维护管理的基本理论,从事直升机与发动机维护、修理和组织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完成直升机机务专业(机械方向)初级指挥与技术军官的基本训练。

  ★ 专业介绍:该专业培养从事直升机航空武器系统维修和管理的指技合一人才。主要学习航空自动武器、航空火力控制原理、机载导弹武器系统的基本理论,从事直升机航空武器维修和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完成直升机机务专业(军械方向)初级指挥与技术军官的基本训练。

  ★ 专业介绍:该专业培养从事无人机作战运用与技术管理的指技合一人才。主要学习无人机飞行器、飞行控制、导航、兵器操作的基本理论,从事无人机飞行训练及作战运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完成无人机专业初级指挥军官的基本训练。

  ★ 专业介绍:该专业培养适应低空、超低空作战需要,系统掌握军事航空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航空飞行与指挥人才。主要学习直升机飞行原理、空中领航、航空气象、作战指挥的基本理论,以及直升机飞行、飞行训练组织指挥和陆军航空兵作战指挥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完成直升机飞行与指挥专业初级指挥军官的基本训练。培养目标为陆军直升机飞行员,毕业授予军事学学士学位。

  (注:该学科群实行“2+2”培训模式,即:被录取的新生,一二年级在校本部(江苏南京)学习基础课程,三四年级转入陆军航空兵学院(北京)学习专业课程,学习期满,各科考试成绩合格,由陆军航空兵学院负责分配至部队。)

  我校为全国人防系统定向培养人防学员,建筑学本科专业学制为5年,其他本科专业学制为4年。招生专业按照“专业名称(招考方向)”的形式向社会公布,学员入校后不参军,毕业后主要面向人防系统自主就业。

  ★ 专业介绍:本专业1995年首次招生,是全国唯一培养从事人防工程建筑学学科研究、设计、论证、管理与运用等“全寿命周期”人才的专业。本专业主要教授建筑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工程技术、人防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培养人防工程建设项目策划、建筑规划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绘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培养具备建筑学专业素养,具有建筑美学的修养,具备人防工程设计、建筑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设计部门从事相关设计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掌握结构工程、减灾与防护工程等学科基本理论知识,接受注册工程师基本培训并具备从事土木工程项目规划与设计、施工与管理、研究与开发的能力。学生毕业后可以在人防工程、地下建筑、隧道、房屋建设及相关领域的项目规划、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投资、开发、研究与教育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 专业介绍:本专业主要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测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培养具备通信基础理论和专业相关知识,能在信息通信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技术工程科学技术人才。毕业可在人防工程从事与通信工程相关的科研、技术开发、经营及管理工作,也可到铁路、电力等部门从事相应的工作。

  ★ 专业介绍:本专业主要学习计算机、通信以及网络方面的基础理论、设计原理,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维护管理、安全保障和应用开发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能够承担计算机网络系统模块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毕业可在人防系统或者国家机关、科研机构、学校、工厂等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及网络技术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开发及系统维护和教学、科研等工作。

  ★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学员具有适应人民防空和地下空间建设需求的基础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科专业的基础原理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胜任人防电气工程相关领域的项目规划、工程设计、电气与自动化系统研发、系统施工调试与运行和管理,在相关领域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

  ★ 专业介绍:本专业立足人防工程、地下建筑、隧道等地下空间,面向地面建筑,培养从事建筑环境控制、建筑节能和建筑设施智能技术领域工作,具有空调、供热、通风、建筑给排水等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运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应用和管理人才。本专业自1986年开始招生,自2003年起连续4次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评估,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专业介绍:本专业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相结合的交叉复合型学科,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管理学和经济学基本知识,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本专业主要教授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具备从事人防工程及相关领域全寿命期各阶段及全方面综合集成管理的能力。毕业后可从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控制管理、投资、咨询和房地产开发等工作。

  答:我校招收的军人学员提前单独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不影响其在地方院校的录取。

  答:根据招生政策规定,我校只招收年龄在17-20周岁(截至报考当年8月31日)的考生。

  答:根据我校的学科特点和人才教育培训要求,对实行文理分科的省份要求选择理科,对于实行“3+3”或“3+1+2”的高考改革省份,报考考生要求选考物理。

  答:我校强调对考生进行严格的政治、思想品德审查。按教育部、公安部、原总政治部2001年《关于军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和军队院校招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政治条件的规定》、公安部、原总参谋部、原总政治部2014年《征兵政治考核工作规定》、2014年《对征兵政治考核工作规定的解释说明》和教育部、原总政治部2015年《关于严格规范军队院校招收青年学生和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国防生工作的通知》执行。

  答:对考生的身体条件要求按军委政治工作部、军委后勤保障部、军委训练管理部2016年《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执行。其中“其他专业合格”的视力要求为:报考的考生任何一眼裸眼视力均不低于4.5。身高要求为:男生不低于162厘米,女生不低于160厘米。体重要求为:男生不超过标准体重(标准体重Kg=身高-110)的30%、不低于标准体重的15%,女生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不低于标准体重的15%。

  答:根据招生政策规定,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应达到以下条件:普通高中毕业并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中阶段体质测试成绩要求及格以上;参加军队组织的面试和体格检查,且结论包含“其他专业合格”。

  答:我校招生工作一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军队的招生政策规定,全方面实行远程网上录取,逐步的提升招生录取工作的透明度。录取程序规范,坚持从总分高分到低分依次择优录取考生。总分成绩相同的依次比较单科成绩,其中理科专业比较顺序为数学、语文、外语。

  答:依据教育部、原总政治部2015年《关于严格规范军队院校招收青年学生和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国防生工作的通知》规定:烈士子女、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现役军人子女,在投档比例范围内优先录取。

  答:军人学员入学后同时入伍,享受部队供给制待遇,在校学习期间学费、伙食费、住宿费由军队供给,每月发给一定数额的津贴费;其家属即为军属,按国家和军队的有关法律法规享受军属待遇;入学后,要及时将党团组织关系转到我校;复查复试合格、取得学籍军籍后,在原户口所在地办理户口注销手续。

  答:一是弄清招生计划。我校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计划由国家教育部、军委政治工作部、军委训练管理部联合下达到各省份,由各省份招生主管部门向社会和考生公布。考生要及时、准确地掌握我校的招生专业、人数、男女比例等情况,避免错填、误填志愿。二是把握好三个环节。填报院校志愿,建议考生要在提前录取批次第一志愿(平行志愿A志愿)填报我校;填报专业志愿,考生要根据我校近几年的录取情况,结合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科学合理地选择专业,各专业志愿之间注意拉开档次;在“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栏内要填写“服从”,以增加录取的机会。其中,院校代码、专业代码以各省市招生办公室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三是及时咨询。考生在填报志愿过程中如有不清楚的问题,要及时拨打我校招生咨询电话,以便准确填报志愿。

  答:我校招收的人防学员为全国人防系统定向培养,学员入校后不参军,毕业后面向人防系统就业,其录取批次由各省份招生办公室确定,并在各省份的招生计划上公布。

  答:根据我校的学科特点和人才教育培训要求,对实行文理分科的省份要求选择理科,对于实行“3+3”或“3+1+2”的高考改革省份,报考考生要求选考物理。

  答:我校招生工作一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军队的招生政策规定,全方面实行远程网上录取,逐步的提升招生录取工作的透明度。录取程序规范,坚持从总分高分到低分依次择优录取考生。总分成绩相同的依次比较单科成绩,其中理科专业比较顺序为数学、语文、外语。

  答:人防学员不入伍,不享受部队供给制待遇,毕业后不签协议、不包分配,面向社会就业,省教育厅开具三方派遣证时用人单位一定要是具有人防资质的单位,如各地人防办、人防工程设计单位、人防设备生产单位等;在校学习期间学费、伙食费、住宿费全免,日常学习、生活用品一般自备,被褥在入校时统一购买;入学后,要及时将党团组织关系转到我校。

  答:一是弄清招生计划。我校招收军人学员计划与人防学员计划不同,考生要及时、准确地掌握我校的人防招生专业、人数,避免错填、误填志愿。二是把握好重点环节。填报专业志愿,考生要根据我校近几年的录取情况,结合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科学合理地选择专业,各专业志愿之间注意拉开档次;在“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栏内要填写“服从”,以增加录取的机会。其中,院校代码、专业代码以各省市招生办公室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三是及时咨询。考生在填报志愿过程中如有不清楚的问题,要及时拨打我校招生咨询电话,以便准确填报志愿。